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有效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近年来,甘肃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聚焦农户“做不了、做不好、不愿做”的环节,积极推进以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构建具有供销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
做法及成效
农资供应发挥保质、稳价、促增产的关键作用。全省供销系统构建起10个区域储备中心、100个配送中心、1926个经营服务网点的农资供应服务体系,确保关键时刻农资供得上、供得好。2023年全省系统在春耕、“三夏”等重要农时投放化肥366万吨,占全省用量的70%,有效发挥了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甘肃省供销系统严格农资质量标准,稳定农资价格,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农资质量;开展“绿色农资”行动,优化供肥结构,减少面源污染,水溶肥、有机肥等绿色农资供应以每年15%以上速度增长,保障粮食等农作物质量安全。
生产托管呈现创新发展的推进态势。聚焦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和服务小农户,持续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实施甘肃供销“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打造新型庄稼医院服务体系,推进农资农化服务企业战略转型,着力培育为农服务平台和服务主体,全省系统建成61个县级为农服务运营中心、630个乡镇平台、1135个庄稼医院、2829个村级站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围绕耕、种、管、收等生产环节,因地制宜发展“菜单式”“全程化”生产托管服务,探索出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平台服务、基层社“菜单”服务、多元主体股份合作等托管服务模式。2023年全省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651万亩次,生产托管面积236万亩,较2019年分别增长445万亩次和112万亩。2024年积极承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开展全程托管服务45万亩,示范带动全省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扩面。
服务链条逐步延伸拓展。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推动农资企业加快介入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生产环节,引导生产服务主体迅速向产前的育种育苗、设施配套和产后的秸秆处理、烘干仓储、产品营销等两端延伸,服务范围包括了农业生产的全链条全过程,服务对象正在从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向牛、羊、果、菜、药等特色产业扩展。特别是彰显供销合作社流通主业优势,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提升行动,构建以农产品市场为主体、连锁超市为支撑、冷链物流和加工企业相配套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开展集采集配,深化产销对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保障农产品“卖得好”“卖上价”。
面临的问题
服务规模不大。2023年甘肃省供销系统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651万亩次,占全省托管服务总面积的19%。
支撑能力不强。甘肃省供销系统现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虽然不少,但普遍体量小、能力弱、现代农业机械不足,真正能够承担起规模服务的主体很少。据调查,甘肃省供销系统内全资或控股的社有农业经营服务主体仅有173家,个别县没有社会化服务社有企业,部分服务项目只能引进社会组织承接,供销合作社发展机械化、集约化服务缺乏政策资金支撑。
功能不够完善。总体看,农业社会化服务尚处在由农资供应和农产品销售向生产环节服务渗透拓展阶段,生产服务以农资供应、配方施肥、技术指导、统防统治为主,耕、种、收大面积机械化服务面积小。托管服务以小麦、玉米、马铃薯、中药材等大田生产为主,畜牧、林果等托管服务有待进一步拓展。
协同联动乏力。聚集服务要素能力较弱,面对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化服务主体,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引领带动多元服务力量协同开展社会化服务成效欠佳。
人才严重匮乏。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和基层组织中懂政策、有技术、善管理的人才少,大部分管理人员年龄较大、文化层次不高,对智慧农业、平台经济、信息化装备等接受能力不足,借助高校、农科院所力量指导生产服务滞后,系统经营服务优势尚未得到充分释放。
发展建议
培强主体,提升实力。着力培育壮大直接服务农业的社有企业、基层组织等市场主体,加快完善综合性、规模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议省级层面由甘肃省农资公司牵头,对接整合全系统农资农化服务企业、庄稼医院、惠农服务平台、生产性为农服务中心、服务站点等服务力量,培育大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完善集农资供应、技术集成、农机作业、仓储物流、产品营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打造全省系统上下贯通、统筹调度的农业生产服务“国家队”。引导县级社强化资源整合功能,建设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发展“县基一体化”统筹服务,提升区域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一批能够承接社会化服务的示范基层社。
做优服务,拓展领域。在服务对象方面,实行小农户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并重,重点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生产轨道。在服务广度方面,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突破口,深度研究适宜在河西平川地区、陇东塬川地区、陇东南丘陵地区以及畜牧、林果、设施农业、特色产业集中区域开展的生产托管模式,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集中度。在服务环节方面,以机械化、集约化为方向,突出耕种管收,延伸烘干、贮藏、加工、销售,促进农业服务企业向仓储物流、网上交易、终端配送一体化方向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借鉴业内成功经验,介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收贮加工领域。
创新机制,多元合作。整合甘肃省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省级农化服务大数据平台,搭建面向全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智慧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在全省范围聚集服务资源,畅通供需对接渠道,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引导市县涉农企业围绕地方特色主导产业,通过产权连接、股份合作、业务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区域性农资、农技、农机等社会化服务联盟,共享信息、抱团发展,开展专业化、规模化服务。鼓励支持系统内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部门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瓶颈和难点。
打造品牌,擦亮招牌。抢抓甘肃“农业社会化服务整省试点”机遇,持续争取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甘肃省农业农村部门支持,高标准组织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以此为契机,加强生产性为农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引导服务主体探索建立服务标准,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服务合同,优化服务流程,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业态、模式,提高服务对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培育一批示范主体,形成一批示范模式,打造一批标准化托管基地,树立行业标杆和示范样板,逐步打造和叫响甘肃供销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扩大供销合作社社会影响力。
强化保障,重点支持。从服务“三农”公益性和“国家队”的性质特点出发,争取农业农村部门将供销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委托社会化服务任务,对供销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培育、功能完善、装备配套等给予政策倾斜。把供销企业用人纳入“三支一扶”和高校毕业生公益岗安置、企业就业范围。探索深化“供银”“供担”合作,完善“供销搭台、银行授信、担保赋能”工作机制,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加大系统内干部职工培训力度,大量吸纳“土专家”“田秀才”等入社,扩大引才渠道,弥补人才匮乏短板。
主办单位:海南省供销合作联社 承办单位:海南省供销社合作联社办公室 网站地图
琼ICP备11001363号-2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19 琼公网安备:46000002000009号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65201692
提供信息或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690490833@qq.com